吳寬嗜茶號“湯翁”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吳寬嗜茶號“湯翁”

明代狀元、文學家、書法家吳寬(1435—1504),字原博,號匏庵,湯翁,長州(今江蘇蘇州)人,累官至禮部尚書,卒贈太子太保,謚文定。吳寬行履高潔,不為激矯,而自守以正。博覽群書,尤喜《左傳》《漢書》及唐宋大家詩文,最喜蘇軾詩文書法,詩文雅典,兼工書法,有《匏翁家藏集》。文徵明少時曾從吳寬學文。

吳寬嗜茶,家有茶園,有茶詩多首,如《謝朱懋恭同年寄龍井茶》《游惠山入聽松庵觀茶爐》等,其中《愛茶歌》尤為著名。留有《飲洞庭山悟道泉》等兩種精美茶詩書法。筆者從史料中梳理其茶詩及相關書法,以饗讀者。

吳寬畫像

句句說茶《愛茶歌》

湯翁愛茶如愛酒,不數(shù)三升并五斗。

先春堂開無長物,只將茶灶連茶臼。堂中無事長煮茶,終日茶杯不離口。當筵侍立惟茶童,入門來謁惟茶友。謝茶有詩學盧仝,煎茶有賦擬黃九。茶經(jīng)續(xù)編不借人,茶譜補遺將脫手。平生種茶不辦租,山下茶園知幾畝。世人可向茶鄉(xiāng)游,此中亦有無何有。

這是一首七言古詩,詩言湯翁愛茶如愛酒,飲茶量很大。室內(nèi)除了茶灶、茶臼以外,別無長物。一有閑暇便以煮茶為樂,終日捧著茶杯。侍候他的仆人只有茶童,來訪的客人都是一些茶友。有人送茶來,就仿效盧仝寫一首謝茶詩。煎茶之后,又學著黃庭堅寫煎茶賦,寫有《茶經(jīng)續(xù)編》,新著《茶譜補遺》即將脫手。作者生活富庶,還在山下親自種下幾畝茶園。

吳寬將自身體會告訴人們,茶鄉(xiāng)風光優(yōu)美、賞心悅目,不妨常去茶鄉(xiāng)走走;茶飲沁人心脾,滋養(yǎng)身心,會使你達到一種清空安樂的理想境界?!盁o何有”典出《莊子》“無何有之鄉(xiāng)”,借喻清靜虛幻的理想境界。

遺憾的是,現(xiàn)存茶著中未見吳寬編著的《茶經(jīng)續(xù)編》和《茶譜補遺》,如果未曾散佚,將為茶文化增添難得的文獻。

“行時茶具每隨身”

2003年,吳寬一泥金箋扇面被拍賣,價格不菲。扇面內(nèi)容為作者贈送友人的一首茶詩《謝文宗儒惠茶榼》:

疇昔山崖與水濱,行時茶具每隨身。俗緣未盡還分郡,清物猶存合贈人。陸羽已嘗泉最美,遲任休說器惟新。只今紙里真堪笑,攜去尤驚范景仁。

吳寬《謝文宗儒惠茶榼》書法

此詩為吳寬感謝文宗儒贈送茶榼所作。文宗儒生平不詳,曾在永嘉為官。吳寬另有42行五言長詩《哀文宗儒》,可見兩人的關系非同一般。以此詩制作扇面,可知他對此詩比較看重。

詩中最引人的是開篇兩句,說作者和友人往昔經(jīng)常隨帶茶具到山崖、水濱踏青品茗,優(yōu)雅生活令人向往。

“榼”,泛指盒一類的器物,如酒榼、果榼、粉榼等。法門寺地宮曾出土出土鎏金銀龜茶榼,被視為典型茶器之一。

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鎏金銀龜茶榼

詩句結(jié)尾寫到的北宋文學家、史學家范景仁即范鎮(zhèn),以直言敢諫聞名,同鄉(xiāng)蘇軾曾作《范景仁墓志銘》贊美他的文品和人品。

山泉品茶悟妙理

愛茶人大多講究泉水,吳寬作有七律《飲洞庭山悟道泉》,記載其從洞庭山取來悟道泉煮飲陽羨茶,從中領悟到茶人最為看重的名泉名茶最相宜的妙理。

碧甕泉清初入夜,銅爐火暖自生春。具區(qū)舟楫來何遠,陽羨旗槍瀹更新。妙理勿傳醒酒客,佳名誰與坐禪人。洛陽城里多車馬,卻笑盧仝半飲塵。

此外,吳寬的書法規(guī)模蘇軾而自成一格,現(xiàn)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吳寬手跡《飲洞庭山悟道泉》,是他大字行楷書的精品,完全繼承了蘇軾的行書風格,蒼勁渾厚。

吳寬行書精品《飲洞庭山悟道泉》

來源:中國茶葉

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刪除